道路沥青生产及应用

- 前言 -

本书系统介绍石油沥青化学组成及结构、道路沥青生产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及要素控 制、储存和运输、标准及评价体系、使用性能和发展前景等,本书适合从事沥青生产、研发的人员以及产品经营和使用者阅读。

本书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编写,参加编写的专家和学者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沥青生产企业和路桥建设单位,产学研用充分结合。

石油沥青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重要基础原材料,主要应用于道路建设、建筑、机场以及水利工程等,其中道路沥青作为石油沥青应用最广泛的产品,约占全球石油沥青消费总量的85%。2023年,全球道路沥青消费量约1.2x10°t。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建设密度和质量显著提高。2022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40x10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x10km。受此支撑,国内沥青消费也快速增加,2000年以来消费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2023年我国道路沥青消费量约3500x10t,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8.8%,居世界首位。按照《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公路建设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道路建设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和公路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预计道路建设和养护沥青需求将长期保持在3500x10'Va的水平。。

国内炼化企业是我国石油沥青的主要生产商,产量占我国沥青总产量的80%。在道路沥青领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高等级公路用沥青几乎依赖进口。在国家的号召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开始自主研发生产高品质沥青,随着国产沥青品质的不断改进和道路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大幅提高,进口沥青占比从2007年开始逐年下降,到“十三五”初期,已经降至1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沥青产能约7778x10a,占全球 总产能的 40%左右。

道路沥青的品质是高质量道路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道路施工企业和沥青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沥青生产及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在原料选择、工艺技术、检测方法、施工技术、品质管理、改性复合等方面正在趋于完善,这为支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道路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是全面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伴随“双碳”目标的明确提出,在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带动下,绿色道路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自调温道路、自愈合道路、自俘能道路、降噪道路、路面再生、固体废物填充、清洁化施工等一系列新趋势、新要求,也为沥青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要求沥青行业紧跟趋势和热点,加大多学科交叉研究力度,持续为道路交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沥青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增进产业链间、行业内技术交流,为沥青生产企业和道路施工企业提供技术参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开展了《丛书》的编写工作,特别将《道路沥青生产及应用》作为《丛书》的首个分册推出,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本书让更多的读者进一步了解和重视沥青行业的发展。

参加本书编写的专家和学者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沥青生产企业和路桥建设单位,是道路沥青研发、生产和应用的一线技术人员。本书内容从分析石油沥青化学组成及结构开篇,包括道路沥青生产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及要素控制、储存和运输、标准及评价体系、使用性能和发展前景等全过程的分析介绍,为道路沥青从业人员提高对沥青微观结构的认识,研发、生产并用好沥青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精心组织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孙伟善副会长、戚志强主任、瞿辉总工程师、任旸处长、李顶杰副处长、高阳、战玮高级主管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领导全程参与书籍成稿和审查工作,为本书高质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本书共七章,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军、李城等编写,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李剑新审核;第三章、第四章由山东海韵沥青有限公司张永瀚、王贝等编写,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宋爱萍审核;第五章由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王真、布海玲等编写,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柳浩审核;第六章由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毛三鹏、黄宏海、刘梦迪等编写,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柳浩审核。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线订购